甘肃工程咨询集体股份有限公司LOGO

党的建设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 党的建设> 纪检监察

学习微课堂||纸短情长见家风(一)

日期: 2024年05月17日 |来源: 学习时报 |字号:【 | 打印

家书,是联结家庭情感的纽带,是映照家风建设的明镜。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书,不仅仅是沟通信息的工具,更蕴藏着理想、教诲和关爱。认真品读,纸短情长,风骨涵养,尽在其中。

真挚质朴的慈爱柔情

红色家书中有牵挂,有关怀。一封封书信,体现了革命者对亲人的关切和挂怀,绵绵情意跃然纸上。

1919年,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的毛泽东得知母亲病重,几经周转,从北京赶回湖南,接母亲到长沙治病。他写信给舅父文正兴、文正莹说:“闻家母病势危重,不得不赶回服侍。于阳三月十二号动身,十四号到上海,因事勾留二十天,四月六号始由沪到省。亲侍汤药,未尝废离……”千山万水,也阻挡不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和爱。百善孝为先,孝道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。一封家书,笔墨间流淌出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惦念。

不少老一辈革命者一生戎马倥偬,与亲人聚少离多。不过,在繁忙的公务之余,他们也时常惦记着家人。陈毅在给子女的一封信中写道:“你们多温习功课,注意锻炼身体。珊珊要听妈妈的话,丹淮要注意增加体重。你们要劝妈妈多休息,她看书太劳累了……”点滴之间,体贴入微。质朴无华的语言,深切的叮咛,寄托着陈毅对妻子儿女的关爱。

1982年元旦,彭真和妻子写给孙女小妮一封信,鼓励她养成好习惯,努力做到“三好”:“今天是一九八二年的元旦,我们祝你新年快乐进步,身体好,学习好,工作好!”面对亲人,铁骨铮铮的革命者也尽显柔情。

红色家书流露出的亲情是那么真实。革命者对家人们饱含真挚的爱,温暖的家庭滋养着内心善良的种子,给予他们力量,最终转化成追求真理、奔向光明的动力。

(责任编辑:杨 虹)

    Baidu
    map